蘋論:該被沖走的是應曉薇 ----- 蘋果日報社論

蘋論:該被沖走的是應曉薇  -----  蘋果日報社論2011/12/26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要求市府基層員工在清潔街道、公園時,用水沖驅趕遊民。
聖誕夜一個貧窮的黑人小女孩趴在白人家的窗口,羨慕的看著屋內的歡樂景象和孩子們拆禮物。一個長著鬍子的人走過來站在她身旁柔聲問她為什麼不進去?小女孩說:「他們不讓我進去。」那人說:「他們也不讓我進去。」小女孩問:「那你是誰?」那人說:「我是耶穌!」
難道遊民不如野狗這則故事說明了教徒的偽善。應曉薇市議員一直予人熱心社會公益慈善活動的良好印象,曾身披「愛心代言人」帶領人們進行公益活動。她歷任法務部「犯罪矯正協會理事」、「流浪動物保護協會理事」、「希望關懷協會理事長」,其慈善的經歷在民意代表中十分罕見,也因此令人景仰。她未婚育有2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格外讓人敬佩。沒想到叫市府員工水沖遊民的竟然是她,不只民眾跌破眼鏡,還眼珠脫眶。如果她做過流浪動物保護協會理事,難道認為遊民比流浪動物還不值得同情嗎?
社區給議員壓力驅趕遊民的理由是:遊民群聚、隨地便溺、吐痰、吐檳榔渣、睡臥店家騎樓門口影響生意、使社區的房地產價格跌落、而且磁吸效應將會引來更多遊民,也懼怕他們做奸犯科,敗壞治安。議員必須反映選區選民的訴求,也無可厚非。但是寒冬用冷水沖遊民實在太過分,已嚴重侵犯人權,政府應該想出符合人道的方式解決遊民問題,否則什麼叫做政府?
應曉薇質詢北市府時說:「也可告訴執行作業的同仁,不能只灑外面,誰往遊民身上灑(水),就撥發獎金,因為這些遊民太糟糕了……貴處只要決定用水管向遊民噴水,全萬華區的居民都會感激你。」
用水驅離侵犯人權
心態上遊民已成為納粹心目中的猶太人,是萬惡的淵藪,這種籠統的看法忽視了遊民現象的深層社會原因。如果說遊民影響國際觀瞻,那更是狹隘民族主義自卑感作祟。民主國家都有遊民,紐約更把遊民做為多元社會的組成份子看待。
官員學者要多做遊民研究,尋找減少遊民的方式,而非寒冬拿冷水驅離他們。如果一定要用水沖擊,應該被沖走的不是遊民,而是應議員,畢竟人權的底線不可逾越。
□ 〔 資料來源: 台灣蘋果日報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精神錯亂的蘋果日報

北市議員應曉薇日前要求市府用水沖遊民(圖)一事,引發爭議。翻攝網路
蘋論:不必同情懶惰的失業者
2011年 12月27日
市議員應曉薇日前要求市府用水沖走萬華區的遊民,引來很多責罵,迫使她不得不道歉。但本問題的重點不在應議員,而在遊民問題政府從未認真面對、討論並設法解決。
寧沒工作也不屈就
遊民有幾種不同的類型:長期失業者;又分為不再求職者,與一直在求職但無法獲得長期工作者、自我放棄者、反社會規範者。美國研究遊民的發現是:遊民並非都是學歷差、智商低、社會化失敗、家庭及親友情感支援系統毀壞、原來的低收入者;而有許多本來是經理人、CEO、工程師、會計師、律師以及大學教授等。他們成為遊民的原因很多,像是經商失敗、家庭解組、人生受到巨大的打擊與創傷、抗壓能力薄弱、精神疾病、心理崩潰……,這項發現證實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遊民」的這句話。
嬉皮反戰運動時對所有社會既有建制,服裝、髮型、言語、行為都反抗、拒絕。他們寧願成為遊民,也不願遵守社會建制的規範與道德,具有反社會、反政治的理念高度。東方社會的遊民成因較單純,最基本的原因是失業與失去家庭。
全球化拉大了貧富兩極之後,遊民的人數將越來越高。據內政部的統計,過去10年來的遊民數量遽增了67%,令人驚愕。他們都是社會邊緣人,工作收入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只能輾轉於街頭,還遭人嫌惡。
其實,遊民及失業者真的沒有工作嗎?台灣進口外勞、外傭說明了台灣還是有很多工作機會。昨天客運業發出徵才呼聲,光統聯客運就需要200名駕駛,月薪4萬到6萬元。阿羅哈客運徵募駕駛和服務員各100名,月薪3到5萬元。其他行業也不時需要招募新人手,尤其是營建工程業和服務業。醫院及家庭需要很多長期照顧病患的人力,工資相當高,台灣失業者都寧可失業也不願意屈就,這樣的失業者很難讓人同情。
政府應助技術訓練
社會可以援助遊民和失業者,也理當如此;但若因懶惰怕苦而失業則不值得同情。失業者找到不錯的工作會去上班,但多數遊民已自我放棄,有工作機會也不會去。政府不是如何安置遊民,而是給他們技術訓練,幫助他們找工作,讓他們重新回到社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