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 .泰安溫泉.清安豆腐街.汶水老街.出磺坑

[苗栗] .泰安溫泉.清安豆腐街.汶水老街.出磺坑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警光山莊(原日本時代警察療養所)

今天來泰安鄉爬「水雲三星」的虎山,下山後,回程沿著苗62鄉道順訪沿途的景點。首先是探訪位於泰安溫泉區大型停車場旁的小丘上的「警光山莊」,這裡是泰安最早開發溫泉的地方。

泰安鄉發現溫泉,至今年剛好滿一百週年。一百年前(1909年),泰雅族打必歷社頭目的在這裡發現溫泉,兩年後,日本人在溫泉的源頭附近創建一棟「警察療養所」。光復後,改稱「警察招待所」,民國52年(1963)前省主席黃杰命名為「水雲山莊」;民國66年(1977),前統蔣經國蒞臨參觀時,再改名為「泰安溫泉」。

由於舊有山莊建築逐漸老舊,民國79年(1990)改建成今日紅頂白牆的現代建築,並改名為「警光山莊」。警光山莊除了提供警察人員及其眷屬使用,也對外營業,提供一般民眾住宿及泡湯。警光山莊位於溫泉源頭,因此泉質甚佳,而且價格便宜,頗受到遊客的歡迎。因時間關係,我只到此一遊而己,並沒有實際體驗泰安溫泉的滋味如何。

警光山莊,已不見任何昔日上島溫泉的遺跡,只是一棟新穎的建築物而已。不過望見警光山莊背後雄峙的虎山,仍可讓人想像當年的上島溫泉,在如此優美壯麗的山水環境裡,泡湯應是何等愜意。

警光山莊右下方有兩棟木造房舍,是此行意外的邂逅,原來這是林務局所屬的「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虎山駐在所」,日式的舊式建築,已有相當的歲數,讓人感受到一絲上島溫泉的歷史氛圍。

當時日本人深入泰安山區,並不是為了泡湯,而是為了征服泰雅族人,開發這裡豐富的森林及礦業資源。
圖:清安豆腐街

清安,位於苗62鄉道前往泰安溫泉的途中,是泰安鄉的鄉治所在,鄉公所、衛生所、電信局、郵局等機構都集中於此地,這裡也設有泰安鄉旅遊服務中心,提供遊客相關的旅遊資訊。

清安,舊名「洗水坑」,由於源於冬瓜山(洗水坑山)的洗水坑溪流經此地,溪水乾淨清澈,客家話稱「清水」為「洗水」,因而客家移民稱此地為「洗水坑」。

洗水坑是客家人進入泰安拓墾的一個重要的據點。洗水坑原為泰雅族人馬都安社的居住地,直到日本時代大正5年(1916)以後,才有客家移民進入拓墾,而與當地原住民發生衝突。日本人征服此地的泰雅人後,將地名改為「清安」。

洗水坑老街位於汶水溪及洗水坑溪二溪交會處。這裡雖然是泰安鄉的鄉治所在,但只是一個小聚落。汶水溪汙濁,洗水坑溪清澈,當地居民以洗水坑溪清澈甘質的水源循古法釀製豆腐而聞名,因此洗水坑老街素有「豆腐街」的美名。

近年來政府提出「一鄉一特色」的施政理念,營建署因此推動「城鄉新風貌」的計畫,結合政府與當地社區的力量,在洗水坑老街營造出「清安豆腐街」的主題產業,使原本市況蕭條,僅剩幾家商店的老街,漸漸找回往日的熱鬧與繁華。ㄚ字型的老街,各式的商店小鋪已達二、三十家之多。

我來到清安,不能免俗,找家小店,點了一盤臭豆腐,品嚐當地特產。登虎山歸來,飢腸轆轆,熱騰騰的臭豆腐嚐起來自是人間美味。除此之外,老街的風貌略似民國五、六十年代(1960~1970),也很能得到我這種年紀的人的情感認同。
圖:汶水老街

雪霸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位於苗62鄉道與台三線交會處的汶水溪河階地,佔地廣大,是一處值得停留,以認識雪霸國家公園。我曾經來過兩次,這次沒有停留。

苗62鄉道越過橫向的台三線,進入對街「7-11超商」旁的公路,就是台六線了。過舊汶水橋,便來到了汶水老街。

汶水,位於汶水溪右岸,附近的河岸地貌形似象鼻伸入河中喝水,因此舊稱「象鼻喙」。汶水屬於獅潭鄉,清光緒初年(1875),客家人入墾此地,看見溪水挾帶上游煤層砂粒而下,水色灰濁,雨後的河水更是泥濁,客家人稱濁水為「汶水」,因此稱這條溪為「汶水溪」,位於溪岸的這處聚落就被稱為「汶水」了。

汶水老街是早期獅潭、泰安、大湖地區前往苗栗的必經之地,而成為貨物的集散地,貨物經由汶水,由台六線公路運往苗栗市區。自從台72線東西向快速道路通車後,車輛改道,不經汶水,汶水老街也就逐漸沒落了。 

近年來,也是在營建署「社區總體營造」的計劃下,汶水老街推動空間再造,而呈現新風貌,砌磚的步道,老街兩旁店舖,換上古味的招牌,老街上有各式各樣的客家風味餐廳及小吃。

老街僅長一、兩百公尺,老房子已不多見,比起清安的豆腐街,這裡稍嫌特色不足,市況也較冷清,不過這裡的客家餐飲,選擇性及變化性都較豐富。泰安溫泉一日旅遊歸來,出苗62鄉道之後,這裡是理想的晚餐地點,可順道來逛逛汶水老街及用餐。
圖:台灣油礦陳列館(檔案照片)

逛完汶水老街,我改走台六線往苗栗。雖然台六線不如台72東西向快速道路來得便捷,但走這條鄉間道路比走高架的快速道路更能貼近苗栗的鄉間風情。

出汶水老街不久,途中有左叉路過橋,通往汶水溪對岸的「出磺坑」。出磺坑,屬於苗栗公館鄉,是台灣最早開採石油的地方,目前台灣中油公司仍在此地開採天然氣,並設立了「台灣油礦開發陳列館」,供遊客參觀。

兩年前,我曾路過出磺坑,曾短暫停留。當時陳列館正在整修,所以僅參觀室外的油井採礦設施而已。當時也來不及探訪當地的出磺坑古道,因而未寫旅記,心想等下次完整一遊之後,再補寫一篇。沒想這次路過,還是因時間太晚,而無緣一遊。出磺坑鄰近汶水老街,可以順遊。

出磺坑,舊稱「硫磺窟」(或「磺窟」),可能是早期居民不認識石油,看見地上冒出硫磺色液體,誤以為是硫磺,而稱這裡為「硫礦窟」。嘉慶20年(1817),吳琳芳發現這裡的石油,然因地處偏遠及臨近泰雅人的領地,而不敢開採。

咸豐11年(約1861),擔任通事的客家人邱苟,因勾引「生番」殺人,被官府追捕,逃入這一山區,行至貓裡溪(後龍溪)上游,見水面有烏油,他發現可以燃火,於是在此地挖掘油井,日產四十餘台斤,這是台灣開採石油的開始。
圖:出磺坑第一號古油井紀念碑(檔案照片)

同治3年(1864),邱苟先以一百銀圓將採油權租給吳姓人士,事後又以一千銀圓改租給英商寶順洋行,引發採礦權的糾紛。同治9年(1869),淡水廳同知逮捕邱苟治罪,而以外商無權在台採礦,而將油井關閉。

牡丹社事件(1874)爆發,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得知出磺坑蘊藏石油,於是奏請朝廷開採。光緒3年(1878),清廷將油井收歸官辦,自美國進口頓鑽鑽機一部,並延聘兩名美國技師來台,指導鑽井,日產煤油(石油)一千五百斤。硫磺窟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口頓鑽的現代油井。

不到一年的時間,美國技師因與清廷主事者不合而離職,隨後因探勘工人染病及鑽採機具損壞等因素。隔年,油井停止開採。

劉銘傳出任台灣巡撫後,光緒13年(1887)在苗栗成立「煤油局」,並將硫磺窟改名為「出磺坑」,指派林朝棟主其事,然而產出不多,入不敷出,劉銘傳去職後,新任巡撫邵友濂就將煤油局裁撤。日本統治台灣後,出磺坑才大規模開採石油,光復後,出磺坑的油礦已枯竭,後來發現天然氣,而成中油公司的天然氣開採基地。

中油公司在出磺坑礦場附近設有「出磺坑第一號古油井」紀念碑,以紀念這段台灣開採石油的歷史。

更多的照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