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蘆竹].羊稠森林步道.南崁五福宮


[桃園蘆竹].羊稠森林步道.南崁五福宮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羊稠森林步道

今天老婆回中壢娘家,我也就近選在桃園旅遊,來到蘆竹鄉的「羊稠森林步道」。

羊稠坑,是位於南崁溪小支流的坑谷地,昔日有牧羊人在此山谷放牧山羊,並建有簡易的羊廄,閩南語稱牛羊的廄舍為「稠」,因此這裡就被稱為「羊稠坑」。

羊稠森林步道長約3.2公里,沿途行經幾座小山,都是高約一、兩百公尺的平緩丘陵,是一條可以輕鬆走,又能親近大自然的踏青步道。

羊稠森林步道的入口在蘆竹鄉中山路的「羊稠巷」(註1)。巷口有「羊稠步道」的石碑,沿著這條巷道上行,約5分鐘,走至巷底,即可看見羊稠森林步道的登山口。

由此上行,沿途走於雜木林間,偶見農民種植的竹林。山路寬闊,緩緩上行,十分好走,一路是質樸的泥土路。約八、九分鐘,即抵達七分山。登七分山之前有一小段陡坡,被稱為「好漢坡」,若不想爬陡坡,可選右側叉路,迂迴腰繞爬上七分山。七分山,山頭平緩,一處林間的空曠地,設木椅及鞦韆等設施。

由此而去,續行200公尺,抵達八分山,一如七分山,是個平緩的山頭,林間無展望。此處有叉路,可經由吳氏祠堂下山,回到中山路。

續行,山路變為平緩,不久便抵達尖山頂,山頭有三根高壓電塔,一座視野平平的的山頭而已。接著走往九分山,沿途有叉路通往「國勝休閒農場」,有塊木板寫著:「百年觀音龍頭土地公廟50公尺」,好奇前往一探,到了現場,只見一座漁池及農場房舍,未見任何土地公廟。或許土地公是設在農場內,但非假日農場未營業,又有猛犬警戒,於是作罷而折返。
圖:眺望高鐵陸橋,橋下為中山高速公路

不久,就來到了九分山,也是一座不明顯的山頭。連登七分山、八分山、九分山,這些山都沒有基石,也不像山頭,好奇這些山名的由來為何?後來查詢南崁當地的地名,卻無所悉。

台灣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的地名,據學者考證,這種地名可能與昔日砍伐樟製腦(樟腦)有關,「分」是指設腦灶的地方,古時以十灶為一分。或許羊稠坑的「七分」、「八分」、「九分」等山名也與此有關。步道沿途並無大樹,而是稀疏細瘦的次生林,似可做為佐證。不過樟樹很少見,反而是相思樹較多。

過了九分山,沒幾分鐘就抵達羊稠坑山。山頭平坦,無展望,也無基點。這裡是步道的最高點,海拔225公尺。續往前走約兩、三分鐘,右側樹林有一小空隙處可眺望高鐵橫越中山高速公路的景觀。

續前,爬一小段石階路,然後來到稜線開闊處,出現筆直的紅土路,約七、八分鐘,抵達一座木亭。涼亭附近種植馬櫻丹,時值春天,花開朵朵,紅橘黃粉,色彩繽紛,鮮艷的花色及花香吸引許多蝴蝶在花叢飛舞採蜜,充滿春意,我在此休息兼賞蝶。

若純以踏青為目的,其實走至此處,循原路折返,最為愜意。登山客的習性則會想有始有終的走完全程。續行約5分鐘,一路下坡,經過一個小涼亭之後,抵達步道的終點。

步道的終點遇到六福路。不想走原路,想走O形路線,大概也是登山客的習性之一。於是改走馬路,經過「羊稠茶坊」後,遇叉路,取左行,從仁愛路三段下山。回程也花了將近40分鐘,沒省多少時間。幸好天氣涼爽,否則走在空曠的馬路上,恐怕會自怨自艾了。
圖:南崁五福宮(三級古蹟)

下了山,接著前往當地著名的三級古蹟「南崁五福宮」。五福宮,主祀「玄壇元帥爺」,本名趙公明,相傳是殷朝的勇將,後來奉詔征討周武王,兵敗殉國。周武王褒其忠勇,敕封為「玄壇真君」,令立廟奉祀。

傳說趙公明也長於蓄財,以救濟民苦,所以被後世視為武財神,趙公民與他的四名部下(分掌東西南北路),合稱「五路財神」,台灣求財的民眾多,因此各地都有五路財神廟,有的寺廟也順應民情,增祀五路財神。

趙公明還有一個有名的稱號,相傳他生性怕冷,因此又被稱為「寒單爺」,台灣至今保有「炸寒單爺」的宗教民俗活動,信眾以鞭炮炸向赤裸上身、寒單爺附身的乩童,為寒單爺驅寒。

南崁五福宮是桃園縣最古老的寺廟,乍聽時,會覺得不可思議,縣內最古老的寺廟怎會座落在蘆竹鄉的南崁呢?原來南崁是漢人來到桃園最早開發的地區。這座廟創建於明鄭時期。明鄭時期主要的版圖在嘉南平原,對於北台灣的開發,並非由南向北逐漸呈帶狀開墾,而是派出軍隊從台灣西部沿海北上,分別從不同的河海口登陸,建立屯墾地,然後逐漸深入陸地。

明永曆十六年(1662),鄭軍登陸南崁河口,深入南崁,玄壇元帥爺是明鄭士兵的信仰,因此置香火於南崁,置案膜拜,以護軍隊屯墾。次年,建造茅屋為廟,為五福宮創建之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圖:南崁五福宮,三開三進式格局

五福宮為三開間、縱深三進,夾以迴廊的街屋型廟宇,這是日據時代大正13年(1924)重修時後的建築規模。現有石雕及木作都以這一時期的作品為主。

五福宮的石雕集中於三川殿(前殿),以立雕、透雕、浮雕各手法,刻畫各種吉祥圖案,古樸優美。木雕作工細膩講究,通樑上的螭虎、獅座,通樑下的員光、拖木,雕工繁複華麗,富於藝術性。正殿左右壁堵的交趾陶,則是泉州交趾陶大師蘇陽水在大正14年(1925)的作品。


廟內除主祀玄壇元帥爺,也陪祀玉皇大帝、觀音佛祖、關聖帝君、天上聖母、太歲金星、文昌帝君、註生娘娘等知名的神明,這也是台灣廟宇的特色之一,陪祀眾多神明,以滿足信眾各種不同的信仰需求。

五福宮有一傳奇的特色,是後殿建有「使者公蛇洞」,裡面供養數條「神蛇」。這一傳說起源於明鄭時期的建廟之初,當時置元帥爺香火於樟樹下,有蛇群棲於樹上,保護香火,而被信眾視為神蛇。

台灣地處亞熱帶,山林草澤,蛇群出沒,並不令人意外。大正13年(1924)五福宮擴建廟基,施工時又發現蛇穴,群蛇鑽出洞穴,集於廟前,當時人認為是神蛇,尊稱為:「使者公」,不敢加以傷害。後來廟方發現廟前的榕樹下有蛇穴,有蛇蟄伏其內。直到民國66年(1977),廟方基於安全理由,決定在廟內建造「使者公蛇洞」,將廟外蛇穴的蛇飼養於籠內。現在的「使者公蛇洞」是近年來改建的,透過隔籠,還可看見數條錦蛇棲息其內。
圖:聖蹟亭

五福宮還有一個重要的歷史遺跡,是位於廟左側景觀公園前的聖蹟亭。聖蹟亭,又稱「惜字亭」或「敬字亭」,以供讀書人焚化字紙,以表示崇文惜字之意。

這座聖蹟亭是同治5年(1866)五福宮整修時增建的,於次年完工。聖蹟亭左右側各豎立了一塊記錄民眾捐修聖蹟亭的石碑。

同治年間,增建這座聖蹟亭,顯示當時桃園南崁的文風漸盛。文風漸盛亦間接反映經濟的富庶,使拓墾社會漸脫尚武的草莽習性,而開始習文知書以提升文化素養。

桃園縣的聖蹟亭,總共有五座,分別座落於大溪齋明寺、 中壢新街國小旁、大溪蓮座山觀音寺、 龍潭聖亭路,以及南崁五福宮。這五個地方我都已先後走過,而其中以大溪齋明寺為最早,不過當時沒留意到齋明寺有一座聖蹟亭。

五福宮的聖蹟亭距今已有140幾年,造型簡樸古雅,磚色則重漆過,色彩較活潑鮮艷,相較之下,亭旁的兩塊古碑則透露出更多的古意。

更多的照片

【路程時間記錄】
羊稠森林步道入口---8分鐘---七分山---5分鐘---八分山---8分鐘---尖山頂---15分鐘---九分山 8分鐘---羊稠坑山---10分鐘---涼亭---7分鐘---羊稠森林步道終點(六福路),單程約1小時。

註1:羊稠森林步道交通資訊如下: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下南崁交流道,往南崁,接中正路,遇叉路,取右接新南路,直行,再右轉忠孝東路,接南祥路,再左轉中山路,即抵達羊稠巷口,附近有南崁國小。右轉羊稠巷,即可通往「羊稠森林步道」登山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