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不能少這一樣

轉型正義不能少這一樣                                       林佳怡 2016/05/13
「轉型正義」一詞在台灣都不知潛水多少年了,如今終於有機會浮出水面,讓台灣人全體(政府與人民皆是)共同正視這個議題。
然而有一項亦嚴重被剝奪的權利,人人皆知,概念上也覺得很重要,但真要講到爭取卻無從下手,因為太多人已被完全剝奪這項權利,以至於失去行使權利的能力,那就是「語言權」。
國民黨所實施的國語運動,時間夠久、層面夠廣、程度夠深,以至於台灣各本土語言都面臨極大的危機。有人認為台語還好,事實上,現在四十歲以下「彼此之間、與下一代之間」以台語為主要溝通語言者,根本鳳毛麟角,客語和原住民族語的慘況更不待多言。
失去語言權實際上會有甚麼問題?就算不提文化這種抽象層次的概念,也可以參考管仁健寫過的因宋楚瑜禁台語而死的彰化人;這是以前的事?那麼邱顯智律師提到的后豐大橋案,夠新了吧?這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剝奪語言權利而實質受害或情感創傷的例子(忘了母語,我還會記得怎麼奔跑嗎?)不計其數。語言的選擇,從來不只是個人的意志,而是國家社會共同形塑的。
但語言權利的恢復,僅時代力量「歷史正義與權利回復法草案」中略有提及,能不能被國會最大黨接受,仍不明朗。壓在水面下的轉型正義,如今終於要浮出水面,我們只看到划水的雙手與呼吸的口鼻,然而語言是打水的雙腳,看不見的最重要。
(作者為師大台文系博士候選人、台灣母語聯盟秘書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