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未出生前的臺南電影業──重繪大舞台
魚夫:李安未出生前的臺南電影業──重繪大舞台
2015/09/05
▲ 和洋折衷三層樓高的臺南大舞台,是1920到30年代間台灣劇場的經典建築。
至今勇奪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金像獎的李安,1954年出生於屏東縣,少年時代在台南成長,最愛去「全美戲院」看電影,並矢志當導演,長大後終於成就台灣之光。
全美是台南的老牌電影院,其實在李安未出生前的日治時期,臺南就有四大劇場,分別是宮古座、戎座、世界館和大舞台等。其中只有大舞台是台灣人經營的劇場,而且是由當時舉足輕重的府城士紳黄欣參與經營,極具指標性意義。
大舞台於1911年1月創設,舊址在西門町一丁目,即今之西門路二段398號,初期以上演台灣和上海戲為主,譬如台南歌仔戲團「丹桂社」於1925年在大舞台演出,被認為是台灣第一個進入戲院內台的歌仔戲團商業登台。
從老照片仔細端詳,大舞台係和洋混搭樣式:屋頂為和風薰瓦、西洋背心式屋頂,立面三座山牆,牆上壁飾(Pediment)極其華麗(因幾幀老照片都過於模糊,無法辨識花樣,因此以其他紋飾替代模擬),劇場入口採西式拱門設計,氣勢宏大;可能樓高三層或特別挑高,但原建物在1945年的三月一日遭盟軍(美、英、中、俄,主要是美軍)空襲轟炸毀壞,如今的模樣是戰後重建,後人雖採正面希臘羅馬列柱式設計,但比例失準,色彩搭配詭異,只能以美國拉斯維加斯那種後現代風格來歸類,電影景氣沒落,一度曾為緍紗攝影公司,後又組給證券業,如今據說已為某保護古蹟的基金會所蒐購,只是原貌和格局均已不復存在,但不知做何用途?
▲ 今之台南大舞台,攝影/魚夫。
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東京夷為焦土,傷亡十餘萬人,當時黄欣任台南市教育委員,原本為了移風易俗、振興文化而組成的「南光演藝團」因脤災募款開始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巡迴演出,所得皆成善款,後來乾脆擴大組織,改名「共勵會」,演出大受歡迎,黄欣索性入股大舞台成為「取締役」(董事),令共勵會定期在大舞台演出「文士劇」,劇名《玉潔冰清》,演出收入捐贈「愛護寮」等慈善機構,至於後來有無易主?則無詳細的史料佐證。
台灣電影史肇始於1901年高松豐次郎應總督府之邀前來台灣放映第一部政治宣傳意味極濃的電影,並接受「愛國婦人會臺灣分會」之請託於臺灣各地放映,初期在廟埕、曬穀場、小木屋、歌仔戲野台等演出,電影雖然新奇好看,但因片源稀少而出現了混和劇院,舉凡落語、義大夫講唱、講談等輪番上陣,至於「活動寫真」(電影)的放映尚屬罕見,然而高島卻野心勃勃,於1906年9月20日在臺北開設了「朝日座」之後,陸續於1909年3月在基隆興建「基隆座」,隨即在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各個主要城市成立劇場,其中1908年10月4日開場的臺南「南座」座主即為高松豐次郎,專演日本歌舞、戲劇,偶放映電影,後遭火燒毀(現址約為西門路二段351號,華信金融大廈)。
早期混合式的劇場多為二樓木造,不耐白蟻侵蝕,票價亦相對便宜,到了1915年後,由於日本內地電影工業如「日活」、「天活」等電影公司開始大量拍攝,亦輸出至殖民地台灣,乃出現「映畫常設館」,諸如臺北「芳乃亭」、「新高館」及前述臺南「戎座」等紛紛改建為「映畫常設館」,並以設備先進和影片首輪等相互較量,票價水漲船高,投資報酬率亦相對提昇,競爭更形激烈。這些1920到30年代的常設館之內部空間規劃,依據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卓于綉的論文《日治時期電影的文化建制:1927-1937》 一文所述,綜合整理如下:
一、不同於以往的兩層日式木構造建築,多為三層磚造或鋼筋混凝土建物。
二、強調設備,如擁有先進的RCA放映機與JVC發聲機等放映設備。
三、全館舖設地毯,並配備電燈、電扇等,如1933年建成的新竹「有樂館」(現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更是全台第一家附設冷氣的豪華歐化劇場。
四、提供樓上四至六人的包廂,樓下可容數百人的座席;放映廳除了臨監警官座席之外,更區分為一般席、特別席、家族席等等;內部個室則可能劃分為喫煙室、咖啡飲料室、辯士休息室、館主室、會客室、放映室、電話室、男女化妝室等,再者為出入口必須區分為購票口、戲院入口、出口、防火逃生門等等。
五、座椅改為輕巧的折疊椅,並且出現了笑容可掬的帶位小姐;電影觀賞中不得大聲喧嘩、嗑瓜子等,只能專心看電影,甚至還有場座談會,討論電影結束前是否應提前二十分關闢冷氣,以免造成觀眾感冒等。
原臺南大舞台劇場的建築頗具時代意義。1923年關東大地震,百廢待舉,日本建築界改採鋼筋水泥構成的現代潮流,在形式上傾向擬洋風或和洋折衷,流風所及,且由於電影院特別需要娛樂戲劇效果,因此更刻意凸顯歐風異國情趣,大舞台劇場從照片上分析,可能曾經改建(資料闕如)而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建築。
終戰後早期的台南「影視大亨」為富商歐雲明,他擁有第一全成、大全成、小全成等戲院,都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戲院形式與空間格局,其中的第一全成後來由其妹婿吳義垣買下經營,改名「全美戲院」,這就是少年李安常去看電影的那一家了。
留言
張貼留言